三种黑穗病对小麦产量有何影响?

三种黑穗病对小麦产量有什么影响? 小麦黑穗病是小麦种植过程中多见的一种病害,其产生面积广、危害大,明显危害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那么三种不一样类型的黑麦病对小麦有哪些影响呢?接下来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三种黑麦病的发病特性及防治措施。

三种黑穗病对小麦产量有何影响?

一、麦类黑穗病

麦类主要有春性品种:晋南州为冬麦区;豫西地区以夏播为主。一般在六月上旬至下旬出现一次高峰期,七月底之后基本消停。春性品种如秦农15号较感病。秋季多雨年份,冬前发病重于春季发病轻。

二、南方稻茬麦黑穗

稻茬麦田间菌源数目较大且分布不均匀。一般五月中旬前后始见零星分生孢子堆。六月下旬到七月初,气温高而降水偏少时开始显症,7~八月份遇连阴雨或结露不断时间长,病况发展趋势快速且扩散快,可导致全田叶片发黄早枯。病株抽穗后,部分颖壳变灰白色,小花退化,颖膜破碎成乱麻状。麦粒内混杂着黑色厚垣孢子堆,呈黑色颗粒状,外形无显著症状,但内部空虚。稻草还含有大量蛋白质、各种维生素等成分,对小麦的生长发育非常有益。所以稻茬麦田产生黑穗的几率会比别的麦类低许多。

三、玉米秆黑穗病

玉米秆也是造成小麦黑穗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在十月末成熟时才会有一个显著特点。当秸杆上有黑粉末之时,麦苗基部节间变粗并向外弯曲。茎部节间膨大增粗的与此同时还形成出分蘖丛,茎下部常形成很多畸形芽,产生独头穗或是多个小穗,产生半包秕谷的现象。在扬花灌浆期间病穗通常在颖壳顶端开张处开裂成散乱的小苞片,里面充满黑色的厚垣孢子团,内含大量黑粉末,为病原真菌的黑粉体,一般在小麦抽穗前就早已侵入植株体内,造成病粒数减少。

上述3个品种都是由种子携带菌量最大的种类,所以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并不太大。而三种不一样类型的黑穗病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也各有不同,其发病特性也是有所差异。所以在生产中能够依据当地的详细状况挑选最适宜自身的方式进行防范和防治工作即可。

有关小麦黑穗病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以下推荐相关内容的话感兴趣爱好,欢迎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作者对文中所陈述的原创性、真实性以及相关内容的准确性未经本站证实。本站不对本文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提供任何保证或承诺。读者应仅将本文作为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的准确性。